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部分产品取消目录管理转为进口登记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06:03:2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1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部分产品取消目录管理转为进口登记的通知

国家机电办 海关总署


关于部分产品取消目录管理转为进口登记的通知
国家机电办、海关总署



各地区、各部门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广东海关分署,各直属海关:
根据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决定自1996年1月1日起,将特定产品目录中的“水力旋流器”等4个税号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单色复印机、未装有制冷装置的空气调节器”等6个税号(见附件)的产品转为进口登记产品,请各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按《机电产品进口登记

须知》办理并做好有关进口和统计工作。
为维护复印机生产、销售的正常秩序,杜绝国外陈旧、淘汰的复印机涌入国内市场和侵害消费者利益,原则上不得登记供销售用二手复印机进口。
自1996年1月1日起,各海关对此文附件中所列产品税号,一律凭各地区、部门机电产品进口办签发的《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验放;但对在1995年12月31日前由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签发的上述产品的“进口证明”及“进口配额证明”和“进口货物许可证”,在有

效期内仍为有效,不再办理延期手续。

附件:转为进口登记产品的税则号

95版H.S码 96版H.S码
1、水力旋流器 84741000 84741000
2、侧鼓式跳汰机 84741000 84741000
3、水泥生产窑外分解成套设备
其中:取料机、布料机 84741000 84741000
4、塑料、橡胶挤出机 84772000 84772090
5、双复合胎面挤出机 84772000 84772090
6、金属铸造用型箱 84801000 84801000
7、电阻焊缝自动制罐设备 85152100 85152100
8、直缝、螺旋焊管机组 85152100 85152100
9、复印机
将原件直接复印的(直接法)
单色静电感光复印设备 90091100 90091190
将原件通过中间体转印的
(间接法)单色静电感光
复印设备 90091200 90091290
其他单色带有光学系统的感
光复印设备 90092100 90092190
单色接触式感光复印设备 90092200 90092290
单色热敏式复印设备 90093000 90093090
10、未装有制冷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84158300 84158300



1995年12月29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城市道路管线井箱盖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城市道路管线井箱盖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各厂矿企业、院校,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城市道路管线井箱盖设施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黄石市城市道路管线井箱盖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道路各类管线井箱盖设施的管理,保护地下设施,保障城市道路完好、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湖北省《城市道路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各类管线井箱盖设施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各类管线井箱盖设施(以下简称井箱盖设施),是指在城市道路埋设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有线电视、交通信号、环境卫生等各类地下管、线的井箱盖、井框、井圈、井篦子等设施。
  第四条 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井箱盖设施的管理监督,并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区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的井箱盖设施的管理监督。
  规划、建设、公安、交通、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井箱盖设施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五条 井箱盖设施按照其权属,分别由电力、电信、燃气、供水、排水、园林、公安、交通、消防等产权单位(以下简称井产管护责任单位),依照本规定负责井箱盖设施的巡视、养护、维修和管理工作。
  公共场所范围内的井箱盖设施,属于该公共场所的,由该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依照本规定维护管理;属于其他管护责任单位的,由该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协助看管,发现损坏、丢失等情况时,及时告知相关管护责任单位。
  第六条 工程建设单位须严格执行有关产品质量管理规定,安装的井箱盖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印制行业或专业标志;井箱盖设施施工必须执行国家或地方有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井体顶面与周围路面要齐平,相对高差要符合有关行业技术规范;井箱盖设施应完好无翻盖,确保行人、车辆通过时无响动、不移位、不损坏。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达不到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各类井箱盖设施,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井产管护责任单位及时维修或更换。
  相同类别的井箱口应按同一标准设计建造,安装、更换井箱盖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相同类别实行同一规格。
  第七条 建设单位在道路建设施工中,应当承担在建道路井箱盖设施的管护责任。
  建设单位在道路上设置的检查井、雨水井等工程竣工后,应当通知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未办理验收交接手续的工程,其井箱盖设施由建设单位负责维护和管理。特殊情况下,未经验收需交付使用时,建设单位应履行接管手续,接管后的井箱盖设施由接管单位按接管权限负责管理;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井箱盖设施存在缺陷,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负责维修、更换。
  第八条 井箱盖必须有井产管护责任单位的标识,没按规定标识的,由井产管护责任单位负责标明或更换。
  禁止不同类别的井箱盖设施互相混用。
  第九条 井产管护责任单位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建立并执行井箱盖设施的巡查管理和维修责任制度,对巡视、养护、维修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查,并接受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井箱盖设施丢失、损坏的,应当立即采取排险措施,并进行补装、更换。
  (二)接到井箱盖设施丢失、损坏、移位、翻盖、震响等报修通知后,须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设置围档、警示标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并在24小时内修复。
  (三)建立井箱盖设施管理档案,并将现有井箱盖设施设置地点、数量以及新建、改建、废弃井箱盖设施等资料,报送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因井框不稳定、损坏或者因井室渗漏引起井框周边路面破损、井框高程超标等,由井产管护责任单位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及时维修、调整,并承担路面维护费用。
  因道路破损导致路面标高与井箱盖设施不平顺的,由道路管护责任单位负责维修。
  第十一条 因道路维修、改造需要调整井框高差的,由井产管护责任单位按照设计标高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井箱盖设施,井产管护责任单位巡查、维修人员打开井箱盖进行检查、养护、维修等作业时,应当按照规定在井口周围设置围挡、警示标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施工结束时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第十三条 因井盖丢失、损坏,井产管护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为保护市政设施安全和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安全,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丢失、损坏的井箱盖设施采取先行补装、更换或填埋等其它安全措施,所需的费用由井产管护责任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碎、裂、废、旧井箱盖设施由井产管护责任单位按规定处置;井产管护责任单位不明的,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回收处置。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丢失、损坏、盗卖井箱盖设施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有关单位应当及时查处。   
第十六条 凡对盗窃、违法收购、故意损坏井箱盖设施进行举报或对井箱盖设施损毁情况进行报告的,经查实,对第一举报人(报告人)按规定予以奖励。
第十七条 井箱盖设施缺损、严重影响行人和车辆交通安全时,在不能确定管护责任单位的情况下,城市道路管护责任单位可以对井室进行处理直至填埋,填埋后出现井产管护责任单位的,处理填埋费用由井产管护责任单位承担;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并可视情节对井产管护责任单位处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井产管护责任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井产管护责任单位需要重新挖掘的,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并缴纳挖掘修复费。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井产管护责任单位对井箱盖缺损不及时修复的,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处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收购井箱盖设施的,由公安机关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破坏、盗窃井箱盖设施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因井箱盖设施缺损、移位和擅自移动井箱盖或维修井箱盖设施未设立围挡、警示标志的,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行人和车辆交通安全事故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处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井箱盖设施监督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造成井箱盖设施缺损未及时发现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元月1日起施行。大冶市、阳新县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昆明市关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办法(试行)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


昆明市关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办法(试行)
 (1989年10月1日 昆政发〔1989〕22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增强我市农业发展后劲,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确保我市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和增加农付产品的有效供给。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的通知》和省政府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农业发展基金,在不减少已用于农业各项财政支出的前提下,从一九八九年起建立,分别由市、县(区)财政纳入预算,统收统支、专款专用。


  第三条 成立昆明市农业发展基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统一组织征收、安排、管理市农业发展基金。各县(区)可参照市的办法成立本县(区)农业发展基金领导和管理机构。

第二章 基金来源





  第四条 本市农业发展基金来源如下:
  1、按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征集范围和留成比例,从一九八九年起,在市、县(区)留用部份提取10%。
  2、我市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的全部。
  3、从市、县(区)征地费结余中提取50%。
  4、全市乡镇企业当年税收增加部份提取70%。
  5、市级财政以近三年平均用于支农资金支出的10%为基数(300万元),从一九八九年起,每年递增10%,列为专项基金。县(区)财政参照执行。
  6、对计划外用工征收的劳动力管理费,从一九八九年起提取50%。对外地来昆从事工商、贸易、建筑、修理服务等行业的人员,按月人均五元标准征收。
  7、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交纳的税收比上年增收部份提取70%。
  8、当年征收的农林特产税中的大部分。
  9、各县(区)现已征收的地下水资源费中提出40%纳入本县(区)农业发展基金。
  10、对经批准成建制迁入我市的单位,除按原规定征收城市配套费外,一次性加征农业发展基金、迁入城区的,人均征收2000元;迁入郊县区的,人均征收1000元。
  11、对在我市征地进行建设按规定应实行“农转非”的人员,由建设用地单位按人均500元的标准缴纳农业发展基金。


  第五条 上述资金来源的征收,由市农业发展基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代征单位及征收办法,明确市与(县)区的不同基金来源,分别实施。

第三章 基金使用原则及范围





  第六条 本市农业发展基金必须确保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重点扶持粮食及付食品生产,投放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型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农付产品基地建设等。


  第七条 使用农业发展基金,分别按不同情况实行有偿使用或无偿扶持,其总的安排比例原则上各占50%。属于开发性、加工性,具备偿还能力或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都要实行有偿使用;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项目,可实行无偿扶持。具体项目要认真分析、审查,保证基金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八条 使用农业发展基金必须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挤占或挪用,特别要严禁用于建盖楼堂馆所和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开支。


  第九条 农业发展基金的使用范围是:
  1、小型农田水利的扩建、修整、配套加固,以兴修蓄水为主,当年见效的提水、引水工程所需材料、设备资金。
  2、恢复弃耕地、开垦宜耕地和整治、改良现有耕地。
  3、防止水土流失的造林、种草工程。
  4、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项目的开发,良种基地建设。
  5、农业主管部门或农科部门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农村能源建设所需周转金。
  6、为增加城市和社会有效供给的付食品基地建设资金补助。
  7、经领导小组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四章 基金管理




  第十条 基金来源的各项收入,除财政部门转拨的款项外,委托各主管部门代征收缴(具体办法另定),市的基金上交市财政局管理。代征单位可以根据征收难易及金额多少,收取必要的手续费(标准另定)。代征基金的存款利息,纳入基金一并按季解交财政。


  第十一条 基金的使用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遵循以下程序:使用单位按项目提出申请,并同时附上必要的可行性论证材料;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进行核查、审批,重大项目须报领导小组审批;使用单位与审批单位签订必要的使用协议或合同,由财政部门按用款计划和进度核拨资金。


  第十二条 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挤占、挪用基金的,应及时纠正,限期交回,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相应扣减其他经费和处以罚款。


  第十三条 农业发展基金纳入各级财政予算管理,单独列收列支,在指定的专业银行开立专户,收、支分别反映在国家财政预算有关收、支科目,年终如有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基金的集中管理、核拨、回收、滚存接转等工作,统一由财政部门办理。


  第十四条 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报基金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公布之日起执行,授权昆明市财政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