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安徽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时间:2024-07-10 01:56: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5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安徽省建设厅


安徽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安徽省建设厅



第一条 为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管理,促进物业管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城市规划区内从事物业管理业务的企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物业,是指各类房屋及其相应配套的公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
本规定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依照委托管理合同,对各类房屋和配套设施及场地统一进行专业化、社会化修缮、维护及其他与之相关的服务。
本规定所称物业管理企业是指从事物业管理业务,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第四条 物业管理企业应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能够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法律责任。
第五条 设立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企业名称、法人代表;
(二)有合法章程;
(三)有符合规定的自有流动资金;
(四)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五)有相应的管理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六条 省建设厅是全省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地、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是本辖区内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
第七条 对物业管理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四四个等级。
省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一、二级及省直单位组建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省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委托地、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三、四级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审批和一、二级资质材料的初审上报工作。
地、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将委托审批企业的资质情况报省建设厅备案。
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由省建设厅统一印制;三、四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由省建设厅统一编号颁发。
第八条 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如下:
(一)资质一级企业:
1.注册资金不低于6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60万元以上;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
3.具有5年以上从事物业管理的业绩;
4.具有1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区的管理经验,且管理的物业中有获得两次以上省级优秀。
(二)资质二级企业:
1.注册资金不低于4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0万元以上;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不少于3人;
3.具有2年以上从事物业管理的业绩;
4.具有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区的管理经验,且管理的物业中有获得一次以上省级优秀。
(三)资质三级企业:
1.注册资金不低于2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20万元以上;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初级以上专业职称人员不少于3人;
3.主要负责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房地产管理的业绩。
(四)资质四级企业:
1.注册资金不低于1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0万元以上;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初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人;
3.主要负责人具有2年以上从事房地产管理的业绩。
第九条 各等级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范围规定如下:
(一)资质一级企业可承担任何与其管理能力相当物业的管理。
(二)资质二级企业可承担建筑总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下住宅区或其他物业的管理。
(三)资质三级企业可承担建筑总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住宅区或其他物业的管理。
(四)资质四级企业可承担建筑总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住宅区或其他物业的管理。
资质一、二级企业可在全省范围内从事物业管理业务,资质三、四级企业限于注册地从事物业管理业务。
第十条 物业管理企业申请资质等级时,必须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原件或复印件):
(一)企业资质等级申报表;
(二)验资证明;
(三)法定代表人任命书或聘任书;
(四)章程;
(五)经营办公场所证明;
(六)其他有关资料。
本规定发布前,未经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审批资质等级的物业管理企业,三个月内须按本规定补办资质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新开办的物业管理企业,凡资金、人员达到一、二、三级标准,而管理经历和经营实绩达不到相应标准的,按降低一级资质等级审批。
第十二条 物业管理企业须经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并领取物业管理《资质等级证书》后,方可承担物业管理业务。
第十三条 省、地、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实行年检制度。
地、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每年将省建设厅委托审批企业的年检情况向省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申请资质年检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资质证书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年度工作总结;
(四)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评议;
(五)从业人员上岗证复印件;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资料。
第十五条 物业管理企业更名、分立、合并、升级,30日内应当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变更或重新办理《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六条 物业管理企业连续六个月未从事物业管理的或年检时不符合原定资质等级标准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吊销《资质等级证书》或予以降级。
第十七条 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按照资质等级确定的业务范围从事物业管理业务,不得越级承担业务。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1997年8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

中国 印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


  2010年12月16日,中国和印度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公报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
二0一0年十二月十六日

  一、应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12月15日至17日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温家宝总理与曼莫汉·辛格总理举行了会谈,并将会见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两国领导人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二、双方同意,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中印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

  三、双方欢迎对方的和平发展,认为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双方相信,两国关系的发展为加强双方合作提供了不断增长的机遇。世界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也有足够领域供中印开展合作。

  四、双方满意地回顾了过去十年来中印关系取得的全面快速发展,重申遵守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2006年《中印联合宣言》和2008年《中印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确定的发展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共识。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和愿望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沟通,促进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进一步深化和充实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五、为体现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双方欢迎开通两国总理电话热线,两位领导人同意就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进行定期磋商。双方还同意建立中印外长年度互访机制。

  六、双方对两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额和投资关系表示满意,同意进一步扩大基础,平衡经贸合作,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实现未来的巨大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

  (一)积极看待经济关系中不断增长的机遇,同意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交流互动,共同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经济合作。

  (二)确立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新目标。为减少印贸易赤字,双方同意采取措施推动印更多对华出口,包括支持印方参与中国举办的国家和地区贸易展,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药品监管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中方企业和印信息产业的关系,加速完成对印农产品的植物检疫磋商。

  (三)重点拓展在基础设施、环保、信息技术、电信、投资、财金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印方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印度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双方鼓励两国企业扩大相互投资与工程承包合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和分歧,共同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双方成立了中印企业首席执行官论坛,讨论商贸事务,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建言献策。

  (四)为加强银行业和金融合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印度储备银行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中印还同意向对方国家的银行颁发开办分行和代表处的许可。有关部门将制定具体办法。

  七、双方对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交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表示满意。双方宣布2011年为“中印交流年”,鼓励两国社会团体、青年、媒体、学者、智库、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开展更大规模的交流。双方同意今后五年内继续开展两国青年互访活动。中方将邀请500名印度各界青年于2011年访华。双方签署了关于新闻媒体交流的谅解备忘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0至2012年执行计划》。双方同意探讨编写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

  八、双方强调了教育交流包括推动扩大相互学习对方国家语言的重要性。鉴此,中方欢迎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从下一个学期(2011年4月)起将汉语作为外语列入印度学校课程的决定。中方将在汉语教师培训和汉语教学材料方面提供支持。双方宣布共同设立中印优秀大学生交流项目,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双方磋商确定。双方同意考虑商定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以加强和推动两国校际交流和学生交流。

  九、双方注意到两国在跨境河流领域开展的良好合作,印方赞赏中国向印度提供汛期水文资料和在应急事件处置方面提供协助。双方重申将促进和加强该领域的合作。

  十、双方重申,将坚定致力于通过和平协商,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等突出分歧。双方重申,解决边界问题是两国领导人商定的“十项战略”之一。双方再次确认,致力于遵守2005年签署的《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继续推进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谈判进程,并致力于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将根据已签署的协议,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十一、两国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有关原则,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双方也赞赏中印在国际谈判中共同努力,本着按照巴厘路线图授权,促进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的目的,争取达成公平、均衡的气候变化公约。双方对两国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表示满意,并同意加强有关合作。双方欢迎《中印关于绿色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中方对印度将主办201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1次会议表示赞赏。

  十二、双方强调一致反对各种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任何地方的任何恐怖主义行为都没有正当性。双方致力于共同努力打击恐怖主义,包括切断恐怖主义资金链。双方认为,有必要执行联合国所有相关决议,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1267、1373、1540和1624号决议。

  十三、中印互为邻国,在更广泛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安全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同意就地区事务加强多方位的对话,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双方认为,中印同为亚洲大家庭的成员,两国加强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有利于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地区环境。中印致力于帮助阿富汗成为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国家。双方强调,国际社会协调一致支持阿富汗主导的重建计划十分重要。

  十四、双方重申,支持亚洲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并积极看待对方参与亚洲跨区域、区域和次区域合作进程,同意在东亚峰会、亚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合作机制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内扩大合作。双方认为东亚峰会正在为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和透明的亚太地区架构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双方同意在密切东亚人民之间联系的项目上加强合作。鉴此,中方欢迎印方重建那烂陀大学的努力。双方赞赏那烂陀顾问委员会的工作及进展。印方欢迎中方向那烂陀大学捐款100万美元。

  十五、双方表示致力于推进多边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双方支持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所有核武器,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向全球核裁军的目标迈进。双方重申坚决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

  十六、双方重申,根据国际法有关共识原则,海事安全、无障碍商贸和航行自由十分重要。鉴此,双方同意共同打击亚丁湾海盗活动。

  十七、认识到中印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和相似关切,双方决定加强在多边场合的协调与配合。中方高度重视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中方欢迎印度当选2011-2012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双方同意加强在安理会内的磋商。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金融经济改革等多边事务是双方加强合作的重点。双方认为,在全球经济企稳复苏的背景下,中印应加强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的沟通协商,共同推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和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双方同意加强在“金砖国家”框架下的合作。

  十八、温家宝总理邀请辛格总理于2011年访华,辛格总理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访问具体日期将通过外交渠道商定。









吉林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液化石油气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更好地为城市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营、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液化石油气的经营、使用应坚持统一管理,合理发展,安全供气,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城建部门是本市、县(市)经营、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公安消防、劳动部门要按分工做好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储配站、供气站管理
第五条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 新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的,必须填写《新建审批表》,经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县(市)属企事业单位的,须经县(市)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初审〕,报告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审核,报省有关部门审批。
工程竣工后,须经市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初步验收,报省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 扩建、改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的,须填写《扩建、改建审批表》,报市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审批县(市)属企事业单位的,须经县(市)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审核。
工程竣工后,经市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验收合格并报省有关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第八条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防火等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储存、灌装、供应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漏气,不得用槽车直接充装钢瓶。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应设有残液回收装置。
第九条 液化石油气供气站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统一价格。
第十条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必须按规定向市城建部门报送《液化石油气储配、供应表》。
第十一条 为本单位服务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只限供应本单位职工,不得对外销售。
第十二条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每年必须进行一次设备检修,检修后要达到安全储配、安全供气的要求,并接受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第十三条 个人不得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

第三章 运输管理
第十四条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须向劳动、公安消防部门申请,经审查合格,并办理压力容器合格证、使用证后,方可运输。
第十五条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必须按国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定期检验,并由经过专门培训的驾驶和专门押运员押运。
第十六条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安全行驶,不得在重要机关、仓库、桥涵、车站、闹市区、公共场所和有明火的地方停留。
第十七条 外地来我市运输液化石油气的,须持所在地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出具的证明,到市公安消防部门办理运输手续(到我市各县(市)的,到各县(市)公安消防部门办理运输手续),方可运输。

第四章 用户管理
第十八条 需使用液化石油气的,须持单位介绍信(无工作单位的持所地街道办事处介绍信),向市供气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查批准,与供气单位签定供气协议,交建户款后,由供气单位发给《液化石油气供应证》,凭《液化石油气供应证》到液化石油气供气站供气。
第十九条 使用液化石油气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须持单位介绍信(无工作单位的持所在街道办事处介绍信)向供气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查批准后,使用特制钢瓶供气。
第二十条 液化石油气用户供气满十年的,须到供气主管部门交纳钢瓶补差款,换发新证。
第二十一条 液化石油气用户要遵守供气单位的有关规定,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不得在重点文物、地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内使用液化石油气。
第二十二条 液化石油气用户使用的钢瓶应放在通风隔热和远离火源的地方。不准用钢瓶互相灌气,不准用火烤、开水浇钢瓶或将钢瓶侧卧、倒置使用。
第二十三条 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到指定厂家定期检验、检修。不得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钢瓶。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液化石油气钢瓶存放点。确需设置的,须报市城建部门审核同意,报市公安消防部门批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 对模范遵守本办法,在液化石油气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建部门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由市城建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擅自建设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气站或未经验收投入使用的,按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处罚。
(二)违反第八条、条十二条规定,不遵守操作规程、不进行设备检修的,责令其检修,并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三)违反第九章规定,不执行统一价格的,按价格有关规定处罚。
(四)违反第十三条规定,个人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除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非法所得外,并处以非法所得一至二倍的罚款。
(五)违反第十四条规定,未办理压力容器合格证、使用证的,除责令办理合格证、使用证外,并按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六)违反第十五条、十六条、十七条规定,槽车未经检验的,驾驶员、押运员未经专门培训的,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车辆未按规定的路线行驶的,外地来我市运输液化石油气未办理运输手续的,除责令其按规定办理外,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七)违反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规定,在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和文物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火烤、水浇钢瓶或用钢瓶互相罐气的,除责令其改正外,并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的罚款。
(八)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擅自设置钢瓶存放点的,除责令其撤销存放点外,并处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
的部门或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条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城建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1991年12月14日